EN
【远桥视角】迎接高度不确定的世界格局
来源: 远桥资产-程焕日期:2022-10-09浏览量:341


图片

作者 | 创始合伙人 程焕

目前来看,唯一能确定的就是接下来是一个非常不确定的时代。如果将最近发生的事情同历史上的某个时期做一个对比,可以发现的是任何一个历史上的某个时期都无法比较。从国际经济形势来看比较像的是在70年代左右的状态;从美国经济的角度来看,基本上历史时期没有见过,可以类比的可能是英荷战争时荷兰的状态。整体来说,和历史上面的任何一个时期都不一样。所以说,我们即将迎接一个非常不确定性的世界格局。

悲观永远是对的,我们先清醒地看一下对的
首先,值得一提的是世界的全球化。全球化,本质上就是各国拿出自己的比较优势,然后把最好的东西分享到其他的合作伙伴,去换取别国可以提供的产品服务。这样的构筑下面的一个基石是信任,带来的结果就是可预测性和交易原则。交易原则的核心基础是出于对几方最有利并且同时考虑对方有利,就不会像现在国际谈判上看到的“既要,又要,还要”的一种状态。第三个结果是要弱化意识形态,这需要感谢当年全球这一系列的领导伟人。那么在意识形态弱化了以后,就会出现一个大市场小政府的状态,并且形成了一个有机互动高效流通的全球市场。
在这个基础上,就是有资源的国家提供便宜的原材料商品和资源,劳动力国家以中国为代表的会提供一个最便宜的劳动力以及商品成品向全世界输出、以此输出通缩,美国和欧洲输出技术和金融资产,以此完成一个一个完整的闭环循环,那么在这个循环下面就是一个全球的统一大市场,那结果是什么呢?整体来说成本很低,成长速度很快,需求消化非常的迅速,导致于整体的效率提高,通胀维持在一个非常低的水平,系统性的风险也不太会爆发,所以在过去的30年我们见证了一个非常美好的时代。
那么出现了一个变局是什么呢?中国的技术和资本现在显著的抬头,中国现在是和美国齐平的VC市场,全球唯一的两个VC市场,一个中国一个美国。从中国技术的角度来看,中国已经其实在某些方面开始引领美国了,那么在这样的一个格局下面,美国面临一个什么问题呢?美国面临金融和影响力的下降,核心主要是来源于它的国债的问题,整体来说就是美国的财政赤字已经基本没有办法控制。
那在这样此消彼长的一个状态下,就会出现一个问题,全球化结束了吗?这个答案显然是结束了。不用抱幻想了。
那么,在此引用RAY DALIO非常具有指导意义的一本书——《应对变化中的世界秩序》,这本书里核心的一个观点是:在大的世界的周期,如果你拉长两三百年来看,实际上还是不停的在重复它自己的一个过程,那么包括从最早的这个中国的一个崛起到海洋帝国带来了荷兰,英国,然后接下去美国。他把每一个国家的政通人和、经济地理、历史以及影响力等等绘制成一个图画:Empires index(译为帝国指数)。
图片
来源: Ray Dalio The Changing World Order, 2021
这个帝国指数有高有低,那么他把这个帝国指数画出了一个曲线,现在正处于一个中美交替的过程中。在2001年的时候,美国的一个著名学者米尔斯海默就已经预见性地提出了中美之间的大国冲突,以及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府学院创院教授格雷厄姆·艾利森在2005年提出了修昔底德陷阱,这个观点指出在世界更替的时候,上升的一方必然要挑战既有利益者,而既有利益者也必然来回应这种威胁。
图片
来源:Economic Principles
展开来说,就是一个国家或一个世界的秩序是怎么形成的呢?它必然是有一个强有力的世界领导的诞生,这个领导人会有一个强大的领导力,使得发明、创造、教育文化、凝聚力等非常的优秀,逐步形成了在整个世界范围内的一个竞争优势。那么,表现的形式就是强劲的收入增长,强劲的市场和金融中心。其实回顾一下中国过去30年的话,确实是在这个过程当中,那我们目前来说就是市场和金融中心的这个位置还没有确立,但是前面的1-7步在世界范围里能够可显出一个非常明显的趋势。接下去就会陷入一种升顶的状态,表现为生产力下降,但这个生产力下降的其实也并不是主观原因造成的,有可能就是因为到了一定程度以后,再要突破确实是非常困难。
那么过去,像包括荷兰,英国,中国,在过去其实都显示过这样的一个阶段,然后就会出现生产力下降,但是整个支出水平其实是在透支未来,就会出现一种强撑的过程,便逐步失去竞争力,收入差距拉大。接下去就开始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大额债务、印钱,出现内部矛盾,失去处于货币地位,领导力变弱,最后以内战或者革命来结束一次大的世界的秩序。这个周期大概是200-300年左右,那目前来看呢,中国现处于优秀的竞争优势、强劲的这个收入增长,尽管内部也有很多挑战,但是这一个从世界范围来看就是还是比较确定的,相较于美国目前来看,是在12和13的这个状态。从这个角度来看,如果说中国和美国的贸易战进一步深化的话,哪个国家内部的人民会先出问题,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图片
来源:Economic Principles
从Empire index数值体现来看,中国在得分上总体是向好的,但像成本优势是下降的速度比较快,而储备货币优势、地缘环境、资源分配效率等短期上没有增长的这个潜力,仍然是一个持平的状态。但是从美国整体中最好数值的体现也是持平的状态,从教育、军事实力、贸易等因素都是下降的趋势,其中两党的撕裂程度也到了历史上的新高,过去美国为什么如此强大的核心原因是因为有非常激进的共和党以及非常保守的民主党,而美国现在有极度保守的共和党和极端激进的民主党,这样导致了政策的连续性被破坏,所以整个资源分配效率其实是在过去几年是得到一个挑战。
最终就会形成这么一个现象:在中美强长期对抗的情况下,就会出现一个双循环的世界,这个现象出现的基础是不信任。就目前来说确实没有什么信任可言,其次会出现很强的对抗,再是资源竞争、强调意识形态,最后出现大政府和小市场。
那么回想过去两三年,是否印证了正好在往这个“双循环的世界”方向上滑?往这个滑的过程中全球化的基石就会显著的动摇,结果就会出现什么呢?就是需求被抑制了,经济会出现极大的浪费。举个例子,我们中国投入半导体其实是一件非常浪费的事情。从全球资源的角度来说,完全没有必要重新再建一套,但是问题是没有办法,从这个角度来看,会出现一个经济的极度浪费。再是会出现一个反效率,高通胀和高系统性风险。这些其实是70年代非常典型的世界经济的一个环境。
图片

就目前来说,这两个双循环的图几乎是在一个圆圈里的,互相之间彼此都有交集。但是如果说,以线性外推的这个形式来看的话,会出现这样的图——新加坡、日本、韩国、中东、南美这几个国家是一定会作为一个完美骑墙派(为什么会出现完美骑墙派呢?一是从中国的角度希望拉拢他们,从美国的角度也希望拉拢他们;那么从他们的角度来看,既不想得罪美国人,又看重中国的市场。)剩下的欧盟、英国这种意识形态偏强的,以及尽管俄罗斯是被抛弃的,但它的资源是一定不会被抛弃。所以呢,就是始终会出现这么一个这样位置的一个图。
最后来说中国和美国的核心策略,如果两者都用一句话来形容,那么美国的策略叫逆转未来,因为时间是中国的朋友,在这个事情上美国人比中国更加清楚的意识到时间是中国的朋友。所以呢,它的核心策略是叫逆转未来,封锁中国的科技发展,希望给自己再创造一些时间,在这个时间里面,如果能够拖垮对方,那么它下降的速度能够保持住它现在的一个位置。而对于中国就是属于要暗度陈仓,目前的核心来看,整个人民币的汇率还是一个基于贸易和美元半挂钩的体系,并没有一个金融的独立权。那么从这个角度来说,就是中国一定要从石油和美元的角度去脱钩,那么如何与石油和美元脱钩呢?它其实就是新能源战略,号称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一个这么宏伟的看似也比较空洞的大主题来猛力发展新能源,其实(中国)也达到了70%的光伏的出口。我们有全世界最顶级的特高压传输技术,在这些技术的加持下,未来整个地缘格局都会发生显著的变化。中亚会成为一个能源输出舱,有强烈的风、光,我们从特高压、光伏、风能、储能这几个赛道里来看,我们的技术远远领先全世界,有显著的成本优势,那从这样的角度来说的话,其实能够为我们将来就是有一天和美元脱钩做下坚定的基础和准备。

悲观永远是对的,但是乐观才能成功


图片

来源: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中心,wind
首先(参杂着一些悲观):中国在倒退,主观和客观的因素都使得中国在倒退。中国实体经济部门的杠杆率已经飙升到超过了250%,同比对比美国接近400%左右(美国财政部公开的数据是280%左右,实际上是有一部分隐性的债务未被统计),日本已经过了400%。中国国民储蓄率近年来也极度的下降,2022年的储蓄率也因新冠的影响被消耗的更加厉害。储蓄率就是从最开始接近夸张50%直到快要跌破40%,但即便如此,也是美国的两倍以上,更是全世界排名第一的国家。
中国实际经济部门的杠杆率拆开主线来看的话,这个数值的体现是偏良性的,因为这个杠杆率是过去的高速发展带来的杠杆率的提升,而不是被动的强撑发展做的提升。政府和居民的杠杆率其实比例非常的低(政府18%,居民23%)。所有体现在实体经济的杠杆率的好处是:它有两种的表现形式,一种是国家高速发展的时候借杠杆,还有一种是属于要维持强撑的状态需要借杠杆,那从性质角度来说,这个是高速发展留下来的遗产,而不是需要强撑带来的一个结果。

图片

来源:Big Debt Crisis

这张图摘于另外一本书《big Debt Crisis》,蓝色的线等于绿色线(利息)和灰色线(摊销)相加的数值,意味着美国每一年为了要支付债务相关的这样的一个支出,整体占到GDP的比例是超过了200%。一旦进入这样的一个滚雪球状态,每年对于所有新借的国债以及在公开市场上新借的企业债来看将会有很大程度是进入一个死循环,而不是进入增量。
这个图是少数的美国金融机构会觉得这是美国的问题,但是很多像几大投行里面没有一个人觉得这是问题,所以这才是最大的问题。但是真正如果有长期视角来看的话,这个东西不可持续,所以为什么说最近比喻中国的经济发展称为tanking(慢慢的倒退),那海外是sliding(下滑),这就是一个乐观的地方—时间是我们的朋友。

国运到底是什么?


20世纪80年代初期,广场协定的签订使得日元大幅升值,泡沫急剧扩大,最终由于房地产泡沫的破灭造成了日本经济的长期停滞,大家称之为日本是没有国运,那么对于中国而言,国运到底是什么?中国的国运其实代表着军事,中国的军事实力其实比我们对自己的军事科技能力认知中强很多。从军费占GDP的比重来看的话,是3.7%(美国)1.7%中国)。实际上,我们的军费效率远远高于美国(1:3),中国工程师的收入是美国的1/3创造的的价值和能力未必比美国差。


一个四代机的造价:歼20的造价大概1.2亿美元相比于F22的造价是2,67亿美元。

如果从这个绝佳计算角度来说的话,我们的实际的军事投入产生的效果已经和美国相当了。再看一些中国在军事科技的进展,第一个是我国排名全世界第一以及第二的亚轨道飞行,中国在九月份完成了一次42天的记录,那么世界的第三名是维持航空飞行20分钟,即使是第二名是也是超越别人一个数量级的(分钟vs小时);第二个是超高音速导弹,东风-17是2018年服役的,是全世界第一款服役的超高温度导弹,采用钱学森弹道且无法被预测以及被拦截(这个技术美国要在什么时候实现呢?2028年);第三个是电磁弹射技术,中美号称是全世界唯一的两个有电磁弹射技术的国家,但是美国因为福特号航母去年弹射8000次中有200多次事故成为不合格技术标准。这个军事技术的实力其实远超美国。

未来10年的机会—美国的先手 vs 中国的对策


未来十年,是什么呢?是一个美国的先手,中国是需要有一个对策,在这个里面产生的对抗和博弈就是我们未来十年最大的机会从乐观的角度来说是可以考虑:首先第一个从能源方面的对抗,美国肯定需要确保美元的影响力,那暂时我们可能还是没有办法绕开这个结算体系,但我们就是会通过这个就是碳中和来设法去绕开这样的一个体系。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面不可能割裂,是因为在这个结算体系没有形成之前是不可能割裂的。第二个是科技,科技最令人担忧的一个地方,但同时可能发展最快的地方,也是美国有绝对先手的地方,一组数据表明全球顶尖科学家排名中美国占比40.7%,是相当可观的数据。中国可以做自主研发,但是如果说假设基础学科的这个科研没有办法提升起来的话,还是问题挺大的,美国如果完全对我们进一步强化科技封锁,我们可能连基础科研的能力都没有了,比如说像半导体中的EDA,难度大于光刻机。军事的角度来看,我们从点状科技技术来说是比美国强了,现在是暴兵阶段。最后经济效率的问题,这个其实也是一个比较大的担忧,这个担忧不是说从技术层面的一个担忧,而是从这个决策层会不会犯错的事情是一个担忧。为了要形成对抗,要有底气和资源去对抗,那么会不会最后太忽视经济以导致于最后的家底没了

图片
综上,就是中国未来的十年的战略产业的一个图谱:新能源,军事科技、半导体和ICT。那这四个战略行业的核心是什么呢?就是国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