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原创研究】中国芯片,生存还是毁灭?
来源: 高级合伙人 徐院凌日期:2023-03-29浏览量:299
2023年1月美国、日本、荷兰达成协议限制向中国出口相关设备,部分DUV光刻机受限。
3月3日美国商务部实体清单里又新增了28家中国企业和个人,包括浪潮集团、龙芯中科、第四范式等。敢情美国国家安全不是一点点的脆弱,就2018年华为中兴事件以来,已经有210多家中国科技企业上了实体清单。
同时大家也都在沉思:中国半导体是否还有出头之日?


1,半导体的生态系统

半导体作为最高精尖的制造,对上中下游产业链的紧密合作和精细分工提出了极致的要求,成为最注重生态系统的高难度产业。
经过60年的发展,在市场经济的主导下,由于各国家与地区的擅长不同,共同构建了全球化专业分工的半导体产业链,形成了覆盖软件、硬件和芯片一体化的生态系统。以某智能手机芯片为例,手机厂商选择了美国的芯片设计公司比如英伟达,英伟达使用欧洲新思的底层设计软件(EDA工具)和通用IP画出设计图,中国台湾的晶圆代工厂比如台积电,采购美国、日本和欧洲的设备,根据芯片图进行大批量制造。加工好的芯片再送往台湾日月光完成封装,最后在中国大陆的工厂被组装到智能手机中,然后再销往全球。
由于每个产业链环节所需的特质不尽相同,也都有其门槛和壁垒:
● 高附加值:上游芯片设计和设备研发密集型,平均毛利率50-70%;设备毛利率达40-50%,分别占到产业价值链的59%和12%。
● 低附加值:上游材料是资金密集型,中游晶圆制造是资金密集型,封测是资金和劳动力密集型,分别占到产业链的5%、19%和6%,相应的毛利率水平15-25%。
2,中国半导体的定位

中国是全球半导体“代工厂”。曾经中国作为世界代工厂,我们擅长的就是低附加值的代加工。经过20年的努力,中国半导体目前在全球产业链中也步上后尘。目前我们的晶圆厂和封测厂分别接了全球21%和38%的订单。然而占据产业链大头且毛利率最高的设计和设备环节,我们只占到了5%和1%。

注:上图台湾指中国台湾省

但是如果进一步深挖,又会发现一些有趣的现像。根据2021年有公开信息的芯片设计企业数据,我们发现芯片设计上市公司的营收已经占到全部半导体上市企业的60%(国外才56%)。而晶圆制造才15%(国外19%)。所以其实产业链的深处仍有结构性的机会。

(1)芯片设计环节,我们的短板在逻辑芯片,其他芯片已有一定基础。
● 逻辑芯片类上市公司营收占到整个芯片设计上市公司营收仅13%,存储芯片仅3%,而国外这个数字分别是53%和27%。所以我国上市公司结构中逻辑芯片类和存储芯片企业还有很大空间。其中存储芯片情况特殊,一方面是资金密集型和极度标准化的行业,非民营资本可以主导推动的,另一方我国最大的两家长江存储和长鑫存储都未上市,其实给民营创业企业的机会非常有限。
● 我国DAO(包括分立器件、光电器件、传感器和模拟芯片)已经有62家上市公司,按照上市公司营收来看,已经占到IC设计产业链84%。而国外DAO企业仅占20%,其中10家企业占到了整个DAO市场的60%。所以中国半导体的DAO市场选手已经足够多了,未来更多是进行并购重组和整合。

(2)制造环节,我们的短板在先进制程,但成熟制程自给率也有较大空间。
● 就上市公司中,晶圆制造上市公司整体营收占到产业链15%,还不如封测端占到了18%,因此晶圆制造仍有较大的成长空间。
● 先进制程(<14nm)中国还未完成“0”突破。
● 虽然我国晶圆制造供给占到全球21%,但中国大陆排名第一的中芯国际,在2020年40nm 及以上成熟制程的全球市占率仅占 11%。

3,中国半导体的“危”与“机”

回溯过往卡脖子的路径,我们不难发现,我们半导体已具备一定的基础,可以打造以软件、硬件、芯片一体化为核心的中国半导体生态系统。
(1) 我们具有全球第一大半导体消费市场,自给率却只有16%。
2021年中国半导体需求市场达1877亿美元,占全球需求市场的35%,位列全球第一,但其中只有16%是中国自给满足的。
(2) 我们的半导体产业链全而不强。

    仅半导体上市公司企业已经覆盖了半导体全产业链,还不包括诸多还未上市的中国企业。

我们具备的14nm以上成熟制程可以满足70%以上市场场景,而且除逻辑芯片之外的芯片设计也较为成熟。只是我们上下游产业链缺乏深度联系,致使行业整体与全球仍有不小差距。
(3) “卡脖子”给了我们更多试错的机会。
正是因为模拟芯片、芯片代工越早被卡,因此他们崛起得越早,现今也越成熟。如果没有列强卡着脖子,中国半导体只能挑那些海外大厂不屑做不愿做的脏活累活苦活,连被终端客户试用的机会都没有。这个机会是从无到有的大产业机会。

但是为何我们的逻辑芯片迟迟不能如模拟芯片那样实现国产突破呢?其背后也正是我们现在的困境:
(1) 模拟芯片缺的是任何机会,逻辑芯片缺的是大机会。
打个不恰当的比喻,模拟芯片就像非遗手工艺,需要的是经验丰富的匠人,只要有一两个匠人,找到一个细分赛道,从一款产品就可以开起作坊来,然后招更多的人,做更多款芯片,实现更大的收入规模。但逻辑芯片是军团作战,一开始就需要很多人,很多的资金,因此需要的是一个足够大的赛道,充分宽阔的市场。
(2) 逻辑芯片设计能力与海外差距较小,但受制于底层EDA软件和IP核,还有先进制程。

其实我国的逻辑芯片设计能力比如GPU只差海外英伟达1代,存储芯片差三星电子1-2代,但我们整体的产品性能、出货量远未起来,背后的原因是逻辑芯片高度依赖EDA软件、IP核和先进制程,就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而模拟芯片不需要EDA软件和IP核,且依靠成熟制程即可完成,具备了国产话的所有要素,所以迅速实现了国产化的跃进。

4,中国半导体的出路

上述所说的三个挑战:逻辑芯片所需的大赛道和市场,底层软件和先进制程,其实就是最大的机会,也可能正是我们半导体的出路:
(1) AIGC+信创大赛道给中国逻辑芯片带来新际遇。

● chat GPT的问世真正开始了人工智能计算时代,其中算力是大模型运行的关键所在。

根据chatGPT的投入可知,初始算力投入成本约为7.59亿美元,而公有云下单次训练约为百万至千万美元。未来多模态趋势下,更广的数据形态、更多的应用场景、更深的用户体验,亦将大幅提升支撑人工智能的算力需求,算力芯片必将迎来高速扩张时代。

● 信创和国产替代:中国独有的市场机会。

2022年9月底,国资内部指导信创的79号文件,要求所有央企+国企+地方国企2027年实现基础硬件、基础软件和应用软件100%的全替代。而目前基础硬件中的CPU和GPU的国产化率最低,10%不到,需求紧迫性极强。目前我国GPU、ASIC相关的创业企业也都在高速成长中,相信集国家意志和产业共同之力,遵循摩尔定的发展规律,我们一定也能迎难赶上。


(2) 发展RICK-V降低对海外垄断的指令集架构的依赖。

RICK-V最大的特点是“开放标准化”,即完全开源的,任何人都可以免费使用。而且可拓展性,可模块化设计,只配置需要的部分严格规定兼容性,工程师可以添加自己的指令集,同时可用于DSA(特定域的加速度)。

从竞争性角度看,Arm架构和X86架构分别在移动端、PC和服务器市场垄断多年,这些领域RISC-V新玩家渗透进去还非常需要时日。但在AioT、新能源汽车电子、异构计算等新兴领域,RISC-V和其他架构站在同一起跑线,反而具备一些巨头们不具备的新起跑优势。

(3) 通过Chiplet工艺技术以成熟制程实现先进制程性能。

目前主流SoC芯片是将多个负责不同功能的电路块通过光刻的形式,只做到同一片芯片die上,主要集成了CPU、GPU等逻辑芯片单元和诸多接口IP,对先进的纳米工艺存在较高依赖。  

而Chiplet(芯粒)指的是将SoC芯片(集成系统芯片)切分成多个芯粒,然后使用先进的封装技术将他们连接在一起。Chiplet最核心的优势在于成本:

● 在巨大算力需求下,芯片晶体管数量暴增,芯片面积不断扩大,而chiplet设计把大芯片分成面积更小的芯片,从而有效改善良率,减少不良率导致的成本增加。
● SoC芯片的逻辑计算单元依赖先进制程来提高性能,其他部分通常可使用成本更低的成熟制程,SoC芯片chiplet化之后,不同芯粒可以根据需要来选择合适的工艺制程分开制造,再通过先进封装技术进行组装,从而有效降低制造成本。


5,走自己的路,戴着镣铐也能起舞


真正的强者,受得起巅峰,经得起低谷。中国的半导体,曾经被捧得狂飙,如今被踩到谷底。没关系,只要看清未来的彼岸,做出模糊的正确选择,站在此岸,除了不懈地加倍努力外,就只要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