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原创研究】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互联网+医疗健康”即将驶入快车道
来源: 苏泊尔产业资本-张家祺日期:2020-03-22浏览量:816

SARS疫情让网购走向了成熟,新冠疫情又会给哪些行业带来历史性机会呢?苏泊尔产业资本近期通过访谈医疗行业优秀投资人,走访医疗健康信息化创业企业,观察行业动态等方式,我们认为互联网医疗行业有望迎来历史性增长机遇,其中平安好医生会有确定性的机会。
 
新冠疫情期间,互联网医疗在避免患者交叉感染,减少患者物理出行,疏解复诊慢性病患者就医中起到重要的积极作用。疫情期间互联网医院在线问诊日均人数较去年有大幅提升,日活动量每日新增在60万人左右。此次国家层面肯定互联网医疗的地位和作用,加速医保支付方接入,鼓励推进凭处方药房拿药和医疗电子化,互联网医疗行业发展有望迎来历史性增长机遇。

 

 

今天简单和大家分享下互联网医疗以及行业龙头平安好医生。

互联网医疗背景

根据卫健委数据,2018年全国执业医师(含助理)人数为3,607,155人,全年就诊人次约35.77亿人次。从历史数据看,2008-2014年就诊人次增长率明显高于执业医师增长率,医疗服务供给有所不足;2015-2018年就诊人次与执业医师增长率较为相近,医疗服务供求关系得到一定缓解。但相比于美国1550万医护人员服务整个医疗体系,国内的医疗服务供给仍有待进一步提高。

 

(资料来源:2019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苏泊尔产业资本)

随着未来人口老龄化及慢性病的加剧,就诊人次的指标仍将保持高位,持续增长,但人口红利消逝后,医护人员的新增供给或将存在压力。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苏泊尔产业资本)

(资料来源:弗若斯特沙利文,苏泊尔产业资本)

 

中国优质医疗资源短缺,医疗服务存在结构性失调。三甲医院是中国优质医疗服务机构的代表,根据卫健委《2019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截至2016年底,中国三甲医院有1,442家(占医院总数4.3%),同期中国年就诊量为35.8亿人次,三甲医院接待了其中的51.85%。中国优质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三甲医院,患者也更愿意去三甲医院看病,该趋势也更为明显。

 

(资料来源:2019年中国卫生健康统计年鉴,苏泊尔产业资本)

长期看医疗需求的增长将持续存在,在供需关系紧张,需求端无法得到控制的情况下,能做的只有扩大供给:

1)增加执业医师数量;
2)提高执业医师使用效率;
3)调整医疗服务结构,利用基层医疗资源。

从执业医师数量看,本身受制于人口红利结束,年龄结构调整,大幅度提高医疗人才供给存在困难,可行性更高的是医生使用效率的提高及闲置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提升。

而互联网医疗一定程度能缓解供求痛点:

1)与医生而言,由于低门诊费的医院能提供高门诊费的机构所不能提供的科研机会及职称提升空间,医生执业空间受到限制,造成了部分医生收入低的局面。而互联网医疗在提升医生收入的同时,也提高了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

2)与医院而言,由于医院分层体系及患者固有观念,分级诊疗制度推行仍在路上,导致三甲医院超负荷运营,而基层医院医疗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而互联网的便利性能一定程度抵补医生专业性需求,盘活闲置资源的利用。

互联网医疗图谱

互联网医疗健康行业包括在线咨询、健康管理、医药电商、在线广告及营销推广、保险合作以及病人导引。参考Mob研究院,医疗健康流程涉及患者、药企、医疗机构、医生4个主体,互联网医疗行业可分为5类平台,包括健康管理平台(体检、疾病管理、医保)、医疗知识平台(医疗科普、用户社区)、医药电商平台、挂号问诊平台、医生助手平台。

 

(资料来源:Mob研究院,苏泊尔产业资本)

(资料来源:Mob研究院,苏泊尔产业资本)

从资本市场关注度看,头部互联网医疗企业得到私募股权机构热捧。

 

 

互联网医疗前景广阔

2018年国家出台《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关于规范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管理的指导意见》,明确国家对发展“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态度。2019年6月国务院发布《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9年重点工作任务》,首次明确互联网医疗可以纳入医保支付,强调国家医保局于2019年9月底之前完成互联网诊疗收费和医保支付相关政策文件的制定。医保政策逐步落地,对互联网健康医疗具有很大推动作用。

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报告,中国大健康市场将持续维持告诉增长,而互联网渗透率也将逐步提高,拉动在线诊疗、药品电商等互联网医疗市场增长。

 

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发展也将持续利好龙头:

1)互联网门槛:用户基础、用户粘性、数据积累、数据处理能力等;

2)医疗门槛:医疗资源、医疗经验、高质量多元化医疗服务体系等。

由于互联网医疗行业为新兴行业,尚处于行业标准形成阶段,市场参与者的发展仍需摸索,率先进入行业的企业具有先行优势,龙头企业优势尤为明显。

互联网医疗竞争格局,平安好医生优势凸显

平安好医生位居互联网医疗APP用户规模及使用时长首位,大幅领先于竞争对手。根据Trust data《2019年第一季度移动互联网行业分析报告》,平安好医生2019Q1新增用户占全行业6成(60.1%),大幅领先好大夫在线(16.2%)、微医(12.0%)、春雨医生(5.6%);在主流医疗健康类应用用户使用总时长中,平安好医生占据7成(73.5%)。

 

(资料来源:Mob研究院,苏泊尔产业资本)

从平安好医生的经营数据看,持续向好:

 

互联网医疗部分主流企业情况如下:

 

 

相较于平安好医生自有专职医疗团队+人工智能辅助的方式,春雨医生、好大夫在线、微医大都以与外部兼职医生合作方式的在线咨询为主,外部医生在线下正常工作空余时间进行咨询,回复及时性和效率方面会有所欠缺。以好大夫在线为例,目前已链接8,606位医生,其注重在诊疗过程中通过预约门诊和手术,将患者从线上导向线下。而平安好医生自有医疗团队1,409人,签约合作外部医生5,381名(均为副主任医师及以上职称),合作医院超3,000家,其中三甲医院超1,900家,合作的药店超9.4万家,覆盖中国32个省,375个城市。

且平安体系内资源导流效应明显,帮助平安好医生持续获取流量。

 

 

与背靠互联网巨头的京东健康、阿里健康比较。阿里健康是医药电商平台,依托阿里巴巴集团,主要业务是医疗保健产品的销售(2019年收入占比96%);京东健康于2019年5月正式独立运营并获得超过10亿美元A轮融资,之前隶属于京东零售集团生活服务事业群,与阿里类似,京东健康先从熟悉的电商平台开始获取流量,随后开发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和智慧解决方案三项业务。目前平安好医生构筑的生态体系最为全面(健康商城占比57.29%、消费性医疗占比21.96%、家庭医生服务占比16.94%、健康管理及互动占比3.81%)。

 

(资料来源:中国平安,苏泊尔产业资本)

家庭医生:提供7×24小时的在线咨询、电子处方、转诊、挂号、住院安排、二次诊疗及1小时送药服务。

 

消费性医疗:以公司品牌销售与公司合作的第三方保健机构提供的消费型医疗服务。公司与家庭健康检查中心、牙科诊所、美容中心、海外体检中心等第三方保健机构合作,将第三方保健机构提供的健康检查及基因检测、医美、口腔卫生服务等服务组合以公司品牌通过自有销售团队按批发基准销售予企业(为其雇员利益)或通过自有销售团队、健康商城或平安集团的销售代理按零售基准销售予个人,并收取5%-25%的补偿。此外,公司通常就健康检查服务组合提供增值服务,如医学专家报告解读、1年内60 次医学专家在线咨询、基于分析结果提供个性化增值服务等。截止2019年已覆盖430家中医诊所、超2,000家体检中心、近1,800家牙科诊所、超150家医美机构、超48,000家诊所。

健康商城:主要面向公司客户集团采购和个人消费者的医疗健康产品电商平台,为用户提供覆盖中西药品、营养保健、医疗器械、母婴育儿、运动健身等商品。截止2019年已合作商户近1,400家,覆盖商品SKU约131万个,并联合外部推出了健康茶饮等新产品。

 

健康管理及互动:为用户提供健康管理及健康互动服务,将用户流量转化为广告等收入。公司通过免费向用户提供由KOL、医生、医学专家及自有健康信息团队创作的健康头条资讯、针对特定健康问题制定的健康计划(如塑身计划)、多种主题的健康测评(如抑郁及焦虑测试)服务以及奖励计划(如完成目标步数后可获得奖品)培养用户的健康意识及健康生活方式,提高用户的参与度及粘性,以此为基础通过提供广告服务将用户流量转化为收益。

平安好医生何时盈利

互联网医疗行业的市场空间及活力有目共睹,但行业中能够实现规模收入的公司寥寥无几,能产生规模利润的更是有限。由于医疗行业的盈利空间主要在医药和诊疗上,诊费占比少,因此互联网医疗企业难以获得高客单价和盈利。

在核心业务上与医院的协作,导致多数公司的盈利模式尚在探索阶段。受制于我国医疗行业现状,在企业与医院、医生的合作中,医院、医生由于手握核心医疗资源,处于强势地位。若互联网医疗企业与医院的合作仅停留在挂号、问诊等层面,易造成企业签约医院多,但业务及获利少的尴尬局面。

因此,现阶段大多数互联网医疗企业的变现途径依然是医药电商及广告。

平安好医生现有四大业务中,家庭医生服务是平安好医生自建医疗健康生态系统的起点。但目前家庭医生服务更多扮演了“流量入口”的角色,通过家庭医生服务绑定用户,再把用户资源通过消费型医疗、健康商城、健康管理和互动三项业务成功变现,这是平安好医生的主要商业模式。

 

(资料来源:WIND,苏泊尔产业资本)

与被寄予厚望的家庭医生服务相比,健康商城只是传统互联网电商模式在医药垂直领域的翻版,这一赛道也早有阿里健康、京东医药、1药网等大小玩家入局,这并非平安好医生想要的方向,更像是在寻找一项符合自身定位、又兼具规模和增长潜力的营收发动机。

低毛利率的健康商城占比的提高,也使得平安好医生的毛利率持续走低。

 

(资料来源:WIND,苏泊尔产业资本)

但值得一提的是,作为互联网医疗龙头企业,疫情期间平安好医生平台累计访问人次达11.1亿,APP新注册用户量增长10倍,APP新增用户日均问诊量是平时的9倍,相关视频累计播放量超9800万。而且,可喜的是家庭医生板块的业务占比在2019年大幅提高,得益于用户基数的持续扩张及付费意愿的提高,“家庭医生服务”负责讲故事,“健康商城”负责冲营收的现状或许会得到改变。

这也与平安好医生的战略布局有关,在对接外部核心医疗资源的同时,自有医疗团队大大提升了其在整个价值链条中的地位。而用户的持续聚集,也将使其进入“用户吸引医生入驻,医生吸引用户使用”的正向反馈。

但现阶段看,平安好医生尚不以实现盈亏平衡为目标。

截止2019年底,公司毛利率23.13%(约60%的成本来自自营模式下健康商城板块的货物采购,约30%的成本来自消费性医疗业务支付给线下服务提供商的费用,约10%的成本为自有医疗团队薪金),但销售费率高达23.81%,仍在烧钱获取流量的阶段。虽然从绝对量上看,销售费用得到了控制,但可以明显看到公司单一用户的获取成本大幅提高,2019年的注册用户增速也从2018年的37.6%降到18.9%,活跃用户增幅由2018年的85.4%下降至22.3%,付费用户增幅由2018年的86.2%降至26%。

 

 

从历年年报来看,关联交易在平安好医生的总营收中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比重,过去一年平安集团向平安好医生的“输血”并未减少。

 

 

确实,在平安集团强大的协同基因下,平安好医生可拥有一批持续稳定的用户基础,以保持营收规模的快速增长,但如果剔除关联交易的相关数据,平安好医生的“内生增长”能力还是值得长期观察。

平安好医生2019年的财务收入净额为2.53亿元,2018年这一数据也高达2.02亿元,这一利息收入主要得益于上市募集资金,总额为85.64亿港元。若剔除这80多亿绑元的定期存款利息收入,平安好医生2019年亏损额依然维持在2017年水平。

 

(资料来源:WIND,苏泊尔产业资本)

然而我们认为,平安好医生在疫情下业务迅猛增长的表现是足以回答它财务表现不佳的质疑的,作为互联网医疗少数已上市的公司,其股东背景、集团资源、资金实力和市场基因均是得到了长期认可,是理想的中长期投资标的。

而以平安好医生为代表的一众互联网医疗企业,一定会利用AI+大数据等信息化优势,以疫情的各项试点为起点,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创新服务模式,提高服务效率,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卫生健康需要,同时也会成就中国的互联网医疗产业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