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原创研究】忽闻骢马至,喜见故人来—— 小基站的新机遇与大作为
来源: 苏泊尔产业资本-陈天伦日期:2020-02-15浏览量:1328

早在3G时代,小基站(Small Cell)在探索智能家庭和热点覆盖的TDS-Femto和海外低成本补盲、补热方案上大放异彩。随着5G商用元年到来,迎接我们的将是基于IoT、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各项信息技术革命相融合所衍生的新技术、新场景、新需求,小基站(Small Cell)特有的投资规模、部署周期、运维成本等特点将会迎来什么新机遇?

在可见的未来,存储、计算、通信、网络的边界会被打破,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密切融合。而在通信存储化、存储计算化、计算边缘化的趋势里,小基站将如何把握机会,被赋予跨领域协作的时代使命?今天就请您与我们一道,探究“小”基站的“大”作为。




一、 什么是小基站?


基站是公用移动通信无线电台站的一种形式,是指在一定的无线电覆盖区中,通过移动通信交换中心,与移动电话终端之间进行信息传递的无线电收发信电台。按照功率和设备形态,移动通信基站有不同的划分,不同种类的基站差异较大,按照功率划分分为四大类,分别为宏基站、微基站、皮基站和飞基站。


一般认为,微基站、皮基站和飞基站都属于小基站。三者除额定发射功率和覆盖能力有所区别以外,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按照设备形态,小基站主要分为一体化基站和分布式基站。一体化基站和分布式基站的主要区别是,一体化基站分为基带处理单元(BBU)、射频处理单元(RRU)和天馈系统包括三部分,而分布式基站通常指小型 RRU,需要连接 BBU 才能正常使用。





资料来源:《中国电信 4G 无线小基站规划指导意见》


二、 小基站与宏基站有什么区别?


在网络深度覆盖场景下,小基站相比宏基站优势更加突出。与传统宏基站相比,小基站由于信号发射功率和覆盖半径较小,单基站可容纳的用户数少,更适合小范围精确覆盖,可在有效覆盖区域内能够提供同等质量的高移动性、高速率的无线接入;小基站设备大多采用市电交流供电,信号回传方式种类较多,且设备费用远低于宏基站设备,同时对机房等配套设施要求不高,容易部署,投资和建设的性价比高,部署的优势更加突出。整体而言,相比宏基站,小基站可更加有效改善室内深度覆盖、增加网络容量、提升用户感知,且建设成本和施工难度低于宏站。



Small Cell和宏基站的协同部署概念图    宏基站和Small Cell形态对比


在网络纵深覆盖的密度急剧增加的背景下,以一体化皮基站为代表的小站相比宏站将主要有以下优势:


1)建设周期短:从设备供货到设备安装、设备调测开通、设备接入网管,整体实施周期短,尤其在网络建设期间,能完成1天建设并开通2~4个站点。


2)传输多样性:支持PTN、GPON、Internet网络传输,提供站点网络建设的便利性。


3)建设投资小:相比传统室分建设,一体化皮基站建设方案采用网线代替馈线,材料及施工成本降低,并且无需室内分布系统建设以及机房配套设施,具备较高的投资回报性价比。


4)高容量覆盖:一体化皮基站天生支持MIMO双通道,能满足单位面积用户高容量接入的需求,适合热点区域LTE覆盖。


5)后期维护容易:一体化皮基站接入统一网管系统,支持端到端监控,减少维护处理次数和周期;整个系统从信源到“分布”到集成责任主体一致,快速响应用户投诉和网络优化。


三、 小基站的前世今生


小基站源于最初为家庭场景所设计的 Femtocell,在 3G 发展中期,运营商受制于室内数据流量大,而宏蜂窝往往难以覆盖,因此借鉴了 WLAN 的网络架构,引入了 Femtocell,分流宏蜂窝流量压力,并解决室内覆盖难的问题。


从国外来看,3G 时代以来小基站主要以欧美运营商为主,小基站建设量一度超越宏基站。自 2007 年起,小基站率先在美国规模商用,英国、西班牙、卡塔尔、意大利等多个国家随即相继推出和小基站相关业务。截至 2011 年6 月,全球 3G 小基站数量(230 万)就已经超过 3G 宏基站数量(160 万)。2012 年,全球小基站部署数量累积近 640 万台,其中美国 Sprint 和 AT&T分别部署 90 万台和 60 万台,欧美运营商是 3G 和 4G 初期小基站市场的主要参与者。


为实现面向未来的 5G 和万物互联,小基站将有望与传统宏基站一道,成为占据未来 5 年网络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按照 AT&T《2017-2022年网络建设计划》,目前 AT&T 已完成 90%的宏基站建设,而小基站部署仅完成了计划的 5%至 10%。参考 2016 年公开数据,AT&T 约有 67000 个宏基站,5000 个 Small Cells。按照这个数量计算,未来 5 年,AT&T 新增宏基站仅 6700 个,而 Small Cells 至少需新增 50000 个。

AT&T小基站部署统计


反观中国,国内小基站市场与国外相比依然有较大差距。3G 时代,国内运营商为实现对国外运营商的快速追赶,部署初期主要采取宏基站覆盖为主,而由于国内 3G 建设周期较短,3G 向 4G 、4G 向 5G的快速切换导致小基站部署周期被压缩。


而4G时代末尾的小基站建设浪潮,则在一定程度上已经反映了从信号时代到流量时代的转变。4G 时代移动业务的 60%、数据业务的 70%发生在室内和热点区域。现有4G 移动网络对于快速提高的用户体验速率、巨大的设备连接数密度、毫秒级的端到端时延仍然难以满足,随着4G 扩容和 5G 建设对小基站建设需求逐步提升,国内小基站将迎来快速发展的春天。


四、小基站市场分析


a) 市场规模与增速


首先在宏基站方面,虽然关于 5G 时代中国宏基站建设数量的预测数据存有差异,但整体在400-500万站。长江证券预测,2020-2025 年中国建设规模在 400 万站左右,全球约为800万站;华泰证券的分析更为乐观,可能达到 506.4 万个。据中国电信研究院,5G 时代,宏基站与小基站的配比保守应达到 8:1, 若按国内宏基站需求 400 万台计算(则对应小基站3200万站),小基站 5G 建设周期内平均售价 5000 元/台,市场规模可达到2千亿元左右。

据 SCF 数据预测,小基站市场增量将由 2017 年 270 万台/年增加到 2025 年的约1000 万台/年,增长 3.8 倍。2018、2019 年小基站进入高增长期,年增长达到 40%以上,主要由于在 4G 建设中 后期,运营商更加关注热点区域扩容,以及室内覆盖等深度覆盖场景。2020 年后增速放缓主要由于 5G 建设初期,运营商更关注覆盖面积更大的宏站建设,之后增长率将会回升。从部署类型来看,仍将以室内型基站为主,室外型小基站将在 2021 年后随着 5G 部署将逐年增加。

尽管 5G 小基站建设可能在一定程度滞后于宏基站,但相比 3G 和 4G 滞后程度有望大幅减小。5G 建网初期,网络建设将仍以宏基站为主;随着 5G 网络部署深入、用户渗透率的提升以及 5G 业务发展带来带宽等连接需求的增加,小基站的需求也将快速释放。从运营商竞争和以往的布局节奏来看,5G小基站部署仍将相对滞后于4G网络,但由于 5G 频段的上移会导致盲点区域增大,以及室内覆盖的不足等问题,5G 小基站有望与宏基站实现协同部署,乐观预计2022年起小基站市场将迎来快速成长期。


b) 5G建设加速背景下的小基站发展趋势


● 小基站接入网络开放化(O-RAN)

无线接入网从 D-RAN(分布式 RAN)到 C-RAN(集中式 RAN),再到 vRAN(虚 拟化 RAN), 最终演进到 O-RAN(开放式 RAN)时代。将原来由几个运营商分头主导 的 C-RAN、xRAN 等力量重新整合,致力于推动无线接入网向更开放及更智能的方向演进。O-RAN 联盟全球已有15家主流运营商加入,并吸引了业界主流厂商(包括传统通信设备商、芯片厂商、服务器厂商、 云供应商)的加入。


从趋势上看,O-RAN 将聚焦在软件定义的智能 RAN 网络控制器、RAN 虚拟化、 接口开放化、硬件白盒化、软件开源化,以此打破传统封闭的 RAN 构架,从而全面降低网络部署成本。


由运营商主导的 O-RAN 产业联盟,提出了“开放”和“智能”两大核心愿景,以解决网络部署和运维中的问题。开放式网络旨在打造成本更加高效的敏捷网络,开放的接口将使小型设备商和运营商可以快速推出定制化服务;同时,网络由于密集部署以及越来越多的需求,在 5G 时期将变得更加复杂化。为了适应变化,网络不能再采用传统的方式优化或运营。网络必须能够做到“智能化”,即自驱动、自学习,从而实现降低 OPEX(综合营运成本)目标。


● 小基站硬件结构白盒化趋势

一直以来,在无线接入网领域,都是由设备厂商来为运营商提供全套软硬件设备,以及专有集成的网络方案。5G 时代,基站天线和RRU 将合二为一,成为全新的单元AAU(有源天线单元),同时无线接入网架构倾向于采用AAU+CU(中央单元)+DU(分布式单元)的全新模式。白盒化,是借助软件和硬件解耦的方式,让网络更开放、更灵活。换句话,也能有效降低对传统设备商的依赖


一方面,O-RAN 系统架构对功能模块和接口做了标准化定义,其中包含智能 RAN 控制器非实时层、智能 RAN 控制器实时层、多制式 CU 协议栈和平台、DU 和 RRU 等功能单元,单元之间接口 A1/E2/Open Fronthaul 等,以及协议栈参考设计和相关F1/W1/E1/X2/Xn 开放接口。通过软件和硬件的全面解耦,将支持O-RAN的产业合作伙伴加入硬件参考设计的研发工作,最终降低产业的整体成本。


另一方面,通过基站白盒化,运营商正在改变以往无线接入网领域软硬件一体化、紧耦合的模式,向“智能、开放、开源”的方向前进。这是为了迎接5G时代到来运营商所做的努力。


白盒化有利于网络变得更加智能,快速灵活响应业务需求;但更重要的是,小基站白盒化的背后是运营商控制CAPEX的实际需求。通过解耦式的白盒化采购,不仅帮助运营商降低5G网络建设成本,更重要的是帮助其摆脱高度集中的供应商体系掣肘和依赖,重建运营商自主话语权的通信供应链体系。

 

● 小基站边缘集成化:边缘存储、计算与通信网络的融合发展

存储与计算正在向传统的通信网络进行渗透,单一通信节点正在进化为集边缘存储、计算、通信为一体的全新载体。在5G时代,存储、计算、通信、网络不再是割裂的单一系统,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密切融合。


在通信存储化、存储计算化、计算边缘化的趋势里,小基站可能被赋予全新的时代使命。边缘节点通过小基站进行通信传输,同时又负载可在边缘侧完成的通适性计算和存储任务,通过与边缘存储、计算模块的协同运转,成为具有系统性功能的边缘侧设备。

 

● 开发商or业主:小基站建设主体多元化的迁移趋向

不同领域的证据表明,未来运营商对于5G建设的直接投资会有所缩减,建设成本会向业主或第三方服务商进行转移。


究其原因,根据华为发布的5G白皮书,5G的实际增量价值更多体现在是垂直行业(To B市场),对于运营商而言不再是纯粹To C的市场逻辑,因此成为一笔“不太划算”的买卖。从动机上看,运营商不会选择持续加大5G建设的投入。而相比于 3G/4G 技术,5G 技术传输速率高、网络容量大、延时短,网络能效提升超过百倍,5G建设投入较4G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对运营商形成了极大的成本和费用压力。换言之,运营商认为5G建设“太贵了”。


结合“边缘云”的部署模式,个性化的室内部署需求正在加速发展,推动了5G建设所有权的变更。对于WIBS(室内信号系统)的建设,运营商投资在下降,而业主和第三方的买单在上升,且第三方服务商的投入上升将是最快的。后继将涌现第三方独立开发商、业主、运营商多元化部署模式。

 

五、5G时代的小基站增长红利


a)5G 频谱上行和功耗限制决定未来基站发展趋势


全球运营商主流使用频谱从目前在进行验证的演示网或者实验网来看,绝大部分网络采 用的 sub-6GHz 频率要高于 2G/3G 频率,以及使用覆盖范围更小的毫米波 28GHz频率。全球来看 3.3GHz—4.2GHz 中频部分可使用资源较为一致,可支持全球绝大部分国家漫游,成为全球优先部署频谱。


从覆盖能力上看,高频基站覆盖范围明显低于低频。频率越高,波长越短,其穿透损耗越大,意味着覆盖效果越差。未来毫米站点覆盖将进一步缩小,高通测试验证覆盖范围仅 150m 左右, 因此 5G 站点无法复用4G的站址和规划,为了实现精确、深度覆盖,提升网络对数据业务的覆盖能力,小基站灵活、高效和低成本的优势将充分应用。


此外,以功耗来看,按照运营商官方的统计,5G基站最大功耗约为4G的3-4倍,而5G基站的覆盖面积远小于4G基站,如果要实现相同面积的覆盖,5G基站的数量可能将是4G的2-3倍,如此一叠加,5G网络的功耗将是4G网络的6-12倍。运营商建设的5G宏基站越多,运营的负担则越重,进而制约宏站的大规模建设投资 。因此我们预测,随着小基站的产品性能和产业链进一步成熟,“宏站为主,小站为辅”向“小站+宏站协同部署,多主体共同投资”模式的切换会很快到来。


b)小基站与WIFI6技术融合共同满足用户的深度通信需求


对于使用家庭场景的终端用户而言,小基站与WIFI6都是覆盖的有效部署方式,均符合用户长期使用习惯。


在5G时代,WiFi6和5G是相辅相成的两大主要技术。作为下一代WIFI技术,WIFI6标准采用了MIMO、OFDMA等5G技术,支持2.4G和5.8G双频、160M带宽,支持9.6G的高速率,同时支持多用户同时接入和与移动基站的漫游切换。所以单从其特性表现来看,WiFi6路由器完全就是一台工作在公共频段上的5G小基站。


但小基站和WIFI6并不是此消彼长的替代关系,他们将会在各自擅长的领域满足用户的深度通信需求。通信级的优先保障服务,基站从来没有让人失望,家庭、移动办公及区域热点覆盖,WIFI6则成本更低。用户对高速网络技术设施需求被充分激发,随着O-RAN系统等变革的深入推动、多产业协同发展到一定程度,一定会推动通信和网络设备同时趋向于高性能、低成本和灵活性,最终将用户的深度通信需求一一满足。


c)场景拓展推动流量需求高速增长,进一步凸显小基站重要性


随着 5G 时代的到来以及 4K、8K、VR/AR 等应用逐步商用落地,用户流量需求仍将保持高速增长,用户对无线网络覆盖和传输能力的需求不断提升。同时,5G 时代室内移动宽带的需求越来越大,小基站的重要性进一步凸显。与 4G 时代类似,5G 时代的新增业务约70%将发生在室内。根据 2017 年华为Wireless X Labs 无线应用场景实验室的白皮书显示:5G 十大最具潜力的应用场景分别为云 VR/AR、车联网、智能制造、智慧能源、无线医疗、无线家庭娱乐、联网无人机、社交网络、个人 AI 助手和智慧城市。除了车联网、智慧能源和联网无人机等场景,其他业务主要发生在室内。



另外,未来 VR 与云的结合在推进 Cloud VR 业务的普及的同时将为网络带来峰值 10Gbps 带宽需求,商用无人机业务的普及也将为低空网络覆盖带来需求,小基站作为重要的信号覆盖方式有望得到广泛应用。

 

d)B端主导的5G增量效用:垂直行业功能性应用催生“云-边-端”链接架构,成为小基站重要市场支撑


随着 5G 时代的到来,5G 正成为各垂直应用行业的重要支撑,主要增量效用发生在To B而非To C领域。汽车零部件制造商成韩国运营商 SK 电讯的 5G 首个客户,预示着 5G 将由面向人与人通信技术,向万物互联的物联网变革。通信网络将更多的进入到新的垂直应用领域,如自动驾驶、紧急救援平台、VR、体育转播、无人机等领域。


企业网络要求高可靠、低时延等特性,小基站易于部署室内,成为覆盖方案重要组成部分。据 SCF 统计企业网小基站需求量将由 2017 年的 128 万台增加到 2025 年的 550 万台。在工厂的5G使用过程中,边缘计算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提供数据不出厂区,不到运营商的核心网或公网,另一方面保证数据物理上不出厂区,数据在本地的处理包括有效的低时延,以及降低对核心网的压力。企业内可以部署边缘计算节点,特别是需要支持低时延的IOT应用。


因此 ,5G 时代的“边缘云”成为市场趋势,未来发展可期。传统“云-端”的链接结构可能更为扁平化、分布化,从传统的集中式架构向分布式架构进行演进,衍生“云-边缘-端”的全新通信网络结构。“边缘云”是指改变传统将核心算法放置在区域单一集中服务器的模式,降低网络开销成本和计算时延,将核心算法放置在距离用户最近的应用终端,实现个性化、低时延的室内部署。因此,一方面“边缘云”会对新型的室内分布系统和小基站带来机遇,另一方面实际受益的主体是室内的商户和消费者。


以5G时代的VR直播为例,我们来看看小基站在全新的“云-边-端”架构中所扮演的角色。在体育场馆内,建设主体将VR直播相关的拼接、转码、推流等服务部署在MEC边缘节点,多机位的摄像机采集视频数据,数据经过小基站直接进入就近的MEC边缘节点,传输链路大大缩短;MEC上的VR直播服务综合视频数据,生成VR视频数据,通过转码推流将视频数据推送至用户侧的观看终端。基于MEC边缘节点和小基站相配合的数据分流路径的VR直播服务满足了低时延的要求。


六、基于小基站产业链的竞争分析


小基站产业链如下图所示:

a)系统集成商——小基站设备和服务提供商


国外的小基站规模商用较早,国内同时期小基站的发展相对缓慢。国内在小基站市场相对滞后的原因主要在于 2G/3G/4G 时期中国通信产业和国外差距较大,国内运营商/设备商为快速追赶国外的网络建设步伐,通常以覆盖较广的宏基站部署为主。国内主流电信设备厂商如华为、中兴和大唐等在小基站方面投入相对保守。因此早期国内小基站市场相对比较分散,呈现“千帆竞发”的格局。


从全球竞争格局来看,目前涉足小基站的有专业小基站提供商、主流电信设备厂商等。


(1)专业小基站提供商进入小基站市场较早,基于长期深耕细分行业积累丰富的客户资源、服务能力和一体化解决方案的能力,代表厂商有邦讯技术、京信通信、日海智能(收购佰才邦)、武汉虹信、三元达、赛特斯等,形成了充分竞争的市场格局,市场较为分散


(2)主流通信设备厂商,代表厂商是爱立信、华为、中兴和大唐等,国外电信设备商布局小基站较早,而国内设备商 3G/4G 在小基站领域投入力度不大。5G 时代,小基站市场将迎来快速增长,有望促使传统设备商竞相布局。


相比于专业小基站设备商,主流通信设备厂商的主要业务以宏基站设备和服务为主,且在产业链中掌握较高话语权,因此终端定价高企。由于5G时代通信效用的提升主要发生于垂直行业应用场景,运营商后继投资动能显著缩水,进而衍生了较强的成本控制需求;同时,以华为为代表的国内主流通信设备企业凭借其成本、服务和技术的领先优势,进一步扩大了产业投资的话语权,压缩了运营商长期投资能力和产业引导的空间。因此,5G投资高企的大背景下,一方面运营商对于采购基站设备的价格控制是一种长期策略,另一方面其需要通过开放化、白盒化的引导机制建立相对开放、多元和专业化的供应商体系。进而,专业小基站设备商(中小设备商)以及符合成本控制需求的基础模块商有望优先受益。


从中移动扩展型2018-2019年度皮基站的集采结果和中国电信2018-2019年度的小基站招标结果来看,中标厂商均为中小设备商,华为、中兴等并不在列。在小基站这一领域,中小设备商基于室分业务经验优势、站址优势等先发优势,以及小基站设备的报价优势,导致运营商存在一定的偏向性,相对于中兴、华为等主设备商,更容易获得运营商的订单,受益力度较大。

关注小基站专业设备商(中小设备商)在5G建设中受益的逻辑总结如下:


1 借助运营商推动的 O-RAN 等组织,接口标准化、白盒化,中小厂商更易获得相关技术支持,进入门槛降低;


2 运营商需求存在差异化,大型设备商产品功能更完善,竞争力强,虽然产品单价高,但在高价值区域运营商仍愿意投资,而 5G 需要整网替换室内覆盖系统,大量部署区域并非高价值区域,而是分散的低价值或普通价值区域;


3 运营商有维持成本控制和发挥产业引导能力的诉求,因此从性价比角度考虑,中小厂商产品将存在较大市场空间;


4 垂直领域企业网市场将成为小基站建设的重要方向,企业可以通过使用非授权频段或者使用运营商网络,获得电信级通信服务支持。


5 随着小基站产品及服务的成熟和5G建设和运营成本的高企,网络建设主体有望从运营商一元主体转向为铁塔、民企、开发商和消费者的多元主体,以方案灵活和服务体验为优势的中小设备商会获得长期市场份额。


附表1:中移动2018-2019年度皮基站采购中标情况


附表2:中国电信部分区域2018-2019年度小基站招标结果

b)解决方案商——小基站芯片和子模块商


小基站的解决方案包括基站芯片(含基带芯片、射频芯片和其他边缘存储或计算芯片)、物理层、协议栈软件等子模块。目前,全球范围内从事小基站芯片研发的主流企业主要包括Intel、高通、Broadcom、Freescale、TI(德州仪器)、ADI等;国内从事小基站芯片研发的主要企业包括华为海思、比科奇等。


其中,Intel、高通、华为海思基本形成了完整的小基站解决方案提供能力,即基带芯片、射频芯片、物理层和协议栈软件的集成能力;而以Broadcom、Freescale、TI、ADI为代表的国外企业(多为通信产业链上游的芯片或元器件企业)主要以单一基带芯片(处理器)或射频芯片(Transceiver)为主要方向,尚不具备介入定制化软件开发层和完整解决方案的能力。


◇ 射频部分:


进入5G前夕,为了满足微基站的体积大小需求,各家均开始转向射频ADDA或Transceiver两大类单芯片方案。上述两大类方案均是将中频模拟芯片及部分射频芯片集成在内,完成基带信号转射频的功能。后端只需加射频PA即可完成基站功能。由于射频ADDA及Transceiver芯片方案的集成度大大提升,所以进一步提升了基站芯片的门槛,使得国产厂商更加难以切入。目前,业内成熟的单芯片方案供应商基本上无法逃脱TI和ADI的供应。


据产业链验证,海思早已开始射频Transceiver的研发,但前期测试结果相对不太理想。


◇ 基带部分:


5G Small Cell的基带芯片领域,主要已知玩家包括:


Freescale(2160, A172/73 核,只能做 X2),已经明确表示不会做 X1 的产品;


Array-con(在成都有研发中心) ,产品是 ARM2160 + 加速器 X1 FPGA,但没有 Solid 的 Plan,且没有物理层软件能力;


Xlinx 基于 FPGA 方案也在做,但在 FPGA 基础上的成本会很高;


Intel :Altera 已经与小基站事业部合并,内部尚未有成熟 FPGA 方案,但后续基于模块 Harden 会有成本下行空间。


由于5G小基站涉及包含NFV、SDN和MIMO等核心技术,门槛和技术壁垒高。芯片产品需要使用 Intel和高通的FPGA模块(基本被垄断)来满足包括NFV,SDN和MIMO的技术要求,因此国内企业要想做出小基站产品,必须取得intel和高通大量的技术支持,对Intel和高通的依赖程度极高。进而,Intel和高通在小基站解决方案领域尚具备绝对优势地位。同时,华为海思基于完整的产业链布局形成了一定范围内5G小基站芯片的研发能力(核心是基带芯片),但其解决方案主要向华为内供,尚不具备市场化的条件。


◇ 边缘存储与计算:


5G 时代的“边缘云”成为市场趋势,传统“云-端”的链接结构可能更为扁平化、分布化,从传统的集中式架构向分布式架构进行演进,衍生“云-边缘-端”的全新通信网络结构。在解决方案层面,芯片和算法供应商也正在积极迎合“计算泛在化”趋势,在摩尔定律不断放缓的现在和未来,提倡从单一存储到计算存储(Computational Storage)的解决方案。

 

通信网络:从“云-端”到“云-边-端”


边缘节点:从“单一存储”到“计算存储”

根据冯诺依曼架构,无论计算单元的速度有多快,数据一定是从存储单元上载至内存后,通过计算单元(PU)进行计算。可计算存储(Computing Storage)是指存储计算一体化(Process-in-Memory),通过将部分数据处理任务由内存向固态硬盘转移,减少芯片内部和外部的数据搬移,提高计算和存储之间的带宽。

 

苏泊尔产业资本的重点布局方向:


5G时代,小基站可能成为集通信、存储、计算、网络一体化的边缘侧载体,成为分布式融合系统的重要节点单元。网络开放化(O-RAN)、硬件采购白盒化、市场价格透明化、技术功能集成化,是小基站发展的重要趋势。受益于5G频谱上行、场景拓展流量爆发需求加剧、B端导向的增量效用推动“云-边-端”架构革命,小基站在5G时代有望迎来春天。


考虑到下游运营商的产业引导和实际成本控制需求,优先关注客户粘性高、综合性市场体系构建能力强、具有核心技术实力的专业小基站设备和服务企业;而在前端解决方案领域,在关注高通、Intel等巨头企业基带方案进展的同时,积极关注国内具有核心技术能力的中小型创业企业,包括经历过完整技术周期、需求理解深刻、具备上下游资源整合协作能力、被运营商重点支持的核心部件生产或方案设计团队。

 

小基站是未来通信网络开放式、分布式、融合式解决方案的可能载体和引子。与其说关注小基站,不如说关注“云-边-端”架构革命,以及计算、智能融入存储的分流解决方案。尤其在微观层面的半导体能力,摩尔定律放缓停滞的根源提示计算成本优化的边际空间降低,未来将由半导体精密工艺升级驱动向软硬件架构创新驱动进行转型。在此背景下,关注异构计算、存算一体化、边缘计算等基础设施建设的技术型企业。